珠海养老 | 医养结合5大模式分析
01
导言
在社会高度老龄化的背景下,大量老年人随着身体机能的衰退,对医疗、护理、养老的需求急剧增加。但在此之前,医疗和养老的概念是相互独立的,医院无力承担老年人的长期护理和疗养;养老院、养老社区的医疗功能相对薄弱。这意味着老人需要在两者之间来回穿梭。推动医、护、护功能融合,有利于改善老年人持续服务的不便。 “医养结合”的理念就是上述解决方案之一。
02
“医养结合”是什么
所谓“医养结合”,就是把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相结合,从而实现类似于“一站式服务”的便民措施,从而实现社会资源利用最大化。
医疗资源普遍指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体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
养老资源普遍指生活照护服务、精神心理服务、文化活动服务。
将两者资源相结合后,医养结合的服务范围十分广阔,几乎涵盖服务业的所有主要领域,包括生活照护、医疗服务、康复保健等。
03
“医养结合”相关政策
近年来,国家对医养结合也愈发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以推动医养结合的发展。
自2016年6月以来,我国先后确立了90个市为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城市。针对上述法律法规,这些城市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以践行医养结合模式。
03
医养结合主要模式
我国目前主流的医养结合模式主要分为五大类,五大类下面还可以细分成各种小类。
(1)医疗养老融合型
1)大养老、小医疗型
该医养结合模式的本质是在养老机构的基础上新建小型的医疗机构,以养老服务为主、医疗服务为辅。这也是目前大部分养老机构所采取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该模式存在明显的弊端:该类医疗机构只能开展门诊的服务,而不能有效解决在养老机构住院的问题;此外,运营医疗机构的成本较高,养老机构难以负担。
2)“医疗、养老并重”型
这种模式大多是新建的医养结合机构或医院改造为养老机构或养老院,强调医疗和护理并重发展。新建的大型养老机构,同步建设综合性医院或养老院,实现医疗和养老并举。一些闲置资源的医疗机构将富余资源转化为养老服务,通过开办老年人特护病房或直接改建为养老院、康复中心等方式,提供医养结合的医疗保健服务。
3)“大医疗+小养老”型
这种模式大多是一家规模较大的医疗机构新建一家小型养老机构,通过配备相关设施、增加护理人员等措施,在医疗机构内部新建一家隶属于医院的专业养老机构。这种模式是利用高端医疗资源设立养老机构。优点是环境条件好,医疗保障好,相对高端,但缺点也很明显:一方面利用现有医院资源不经济甚至浪费;另一方面则是养老所产生的费用比较高,经济条件较低的普通家庭难以承受。
(2)医疗养老协作型
1)“养老机构+医疗服务绿色通道”型
该医养结合模式是指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医疗机构为养老机构患者就医提供“绿色通道”,并提供住院、远程会诊、预约挂号等优先服务。这是目前最完整的医养结合模式。
2)“大养老+小医疗+医疗服务绿色通道”型
这种模式是由养老机构先建设一个小型医疗机构,如诊所或卫生室,同时与其他大型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为患者在养老机构就医提供“绿色通道”。对于一般的医疗问题,养老机构可以自行解决。而出现严重患者时,将立即转入合作医疗机构诊治。
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型
这种模式往往利用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距离较近甚至两者在同一地点的优势,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医疗和养老服务。
(3)医疗康复型
1)大医疗、小康复型
这种模式大多是一个大规模的医疗机构,新建设一个小型的康复机构,比如老年科或者康复科,或者是康复中心,以医疗为主,康复为辅。构建医疗、护理、康复相衔接的服务体系。这种模式大多发展良好,但在“医、康、养一体化”体系之中,“养”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小。
2)医、康、养一体型
在医院的基础之上新建养老院和护理院,实行医疗、康复、养老一体化经营。这种模式的优点是:经过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康复患者的身体状况有很大改善,许多患者从卧床不起到能够独立行走,具有极好的社会效益。康复病人在住院前夕,既可获得康复服务,又可获得老人护理服务。康复出院之后,可能会有一群人会在养老机构长期生活。医疗机构的经济效益将大大提高,是资源分配效率最高的医养结合模式。
(4)居家医养结合型
1)“居家养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型
这种模式是通过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活动,推广家庭医生服务,与有需求的老年居民签订服务协议,开展契约式服务,签约对象可以获得家庭医生提供的医疗保健咨询服务、优质诊疗服务、精准预约转诊服务、保健指导、疾病干预、家庭病床、健康管理等服务,让老人在家中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所提供的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
2)“居家养老+长护险中的‘家护’服务”型
这种模式是为符合条件的失能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失能老人通常由自己的家庭成员在家提供日常的生活照料,由长期护理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提供以康复为重点的“居家护理”服务,相关费用主要由医疗保险资金提供。这种居家养老模式目前主要针对享受长期护理保险的城镇职工。虽然深受居民欢迎,但社会成本高,且医务人员往返于医疗机构和居民家中的时间成本也高。与失能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的“院护”相比资源配置效益不佳。
(5)智慧医养结合型
目前,智慧医疗与养老相结合的实践模式主要是“互联网+可穿戴设备+实体性服务机构”式。
这种模式需要给家里的老人配备可穿戴设备,远程监控老人的生活和身体状况。通过信息管理平台和互联网、物联网的运用,及时传递老年人日常生活、健康、出行状况等相关数据给养老机构或有形社区机构(如护理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老年人子女。有形服务机构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监测数据制定服务计划,及时根据老年人及其子女的需求,为居家老年人提供饮食起居、医疗保健、消防、休闲娱乐、呼救等相关服务。